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

投稿SCI論文被拒

投稿SCI論文被拒
  SCI論文拒稿,該如何修改?這是一個困擾科研工作者的問題。很論文修改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後,很多作者認為審稿人的意見合理,但是時間不允許翻譯社修改,直接轉投到其他期刊。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論文在經過其他審稿人審理時,也會得到類似的審稿意見。還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後就開始修改,盡早解決問題。再者,有時候審稿人的意見不盡合理,可以適當申辯。因此,多數拒稿SCI論文,可從以下幾種方式選擇解決之道:
  1、如果文章拒稿是因為數據或分析有嚴重缺陷,如樣本量不足等論文翻譯。這類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證據支持或有了更明確的結論後,再將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應的期刊。期刊編輯會考英文論文慮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僥幸的心理,認為換個期刊後審稿人或許不會找出數據或分析層面的不足。這種幾率非常小,畢竟論文的數據處理及分析方式決定了結果的可靠性。
  2、如果被拒論文不是文章中的數據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創新點缺乏。那麼,作者就要仔細考慮審稿人的意見並認真修改,轉投到影響因子該該刊低一點的期刊嘗試。不同期刊對論文的創新點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發要求,進而縮短收稿周期。
  3、如果是因為審稿人審稿時不夠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禮貌地申辯下。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並非源於專業知識,而是因為有些時候期刊的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作者這個領域的專家。即便他們的審稿意見看似不夠專業,我們也要禮貌地申辯。如果作者對否定有異議,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只中翻英翻譯要自己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這就是學術本身的意義所在。在回復中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論文可以重新進入到新的一輪審稿程度。
  4、從自身找原因,仔細修改。多數作者的拒稿多源於文章構架的不夠合理,進而造成文章意義不夠突出。拒稿後,著重進行文章結構的調整。尤其是討論部分,很多作者的討論是對結果的再陳述,但實際上寫討論也要與購物一樣,講究貨比三家。只有將自身所得數據與既往結果進行比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優勢所在。這就需要作者,多看英文潤稿些相關的文獻,挖掘其他研究與本研究的銜接之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